照明基本觀念

人類利用眼睛將外界的光,經視覺神經轉換成訊號傳送至大腦,照明便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而人們在擁有健全眼睛的同時,也必須要有合適的燈光配合才能發揮其功能,因此適當的照明是非常重要的。

在燈光照明不足的黑暗環境中,眼睛是無法清楚地辨識物體,但在過分明亮刺眼的光線之下也無法看清事物,所以在不良的照明環境下長期持續工作,不僅易導致眼睛疲勞造成近視。

同時,也會降低工作效率。隨著社會的進步,生活水準的提升,人們對照明的要求也相對地提高,除了適當的亮度之外,更要求舒適愉快的氣氛,因此在考慮良好的照明時必須先了解色溫度、演色性與經濟效率。

色溫度

色溫度是以絕對溫度K Kelvin 來表示,乃是將一標準黑體(例如鐵)加熱,溫度升高至某一程度時顏色開始由深紅→淺紅→橙黃→白→藍白→藍,逐漸改變,利用這種光色變化的特性,某光源的光色與黑體的光色相同時,我們將黑體當時的絕對溫度稱之為該光源之色溫度。

色溫度在3000K以下時,光色就開始有偏紅的現象,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。色溫度超過5000K時顏色則偏向藍光,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。通常亞熱帶的人較喜歡4000K以上的色溫度,而寒帶的人較喜歡4000K以下的色溫度。

依其色溫之不同大致分為三大類

1. 暖色系列
色溫度約2700K 3000K,基本上會使人感覺輕鬆舒適,一般常與白熾燈泡混合使用,但不適合與自然光混合使用。

2. 白色系列
色溫度約4000K左右,明亮的白色光可與自然光做完美的結合。一般用於有自然光照射之空間或需要較冷色調氣氛之辦公室。

3. 晝光系列
色溫度約5000K 6500K左右,與自然光相似,一般用於顏色之比較或是特別冷色調效果之場所。

演色性

演色性CRI Color Rendering Index)

光源對物體顏色呈現的程度稱為演色性CRI 或RA),也就是顏色逼真的程度,演色性高的光源對顏色的表現較好,所看到的顏色也較接近自然原色,演色性低的光源對顏色的表現較差,所看到的顏色偏差也較大。為何會有演色性高低之情形發生?其關鍵在於該光線之分光特性,可見光之波長在380 760mm之範圍內,也就是我們在光譜中見到的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的範圍,如果光源所放射的光之中所含的各色光的比例和自然光接近,則我們眼睛所看到的顏色也就比較為逼真。再好的裝潢、擺設、藝術品、衣服等也會因選擇不對的光源而失色。

依其演色性之不同代大之分為三個等級

1. 普通燈管系列
演色性平均指數較低,CRI低於85,一般用於較不重視演色性的各個場所,如停車場、倉庫等。

2. 80燈管系列
除了CRI介於80~90之間的高演色性外,同時也提高發光效率,適合於一般居住、百貨商店、工廠、辦公室使用。

3. 90燈管系列
CRI介於90~100之間的優越演色性,適合講求演色性越高越好的場所,如布店、美術館、畫廊及特殊場合。